国外迥异的学习环境给中国学生在入学初期带来了巨大的劣势,萧邦平说,大一恐惧症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自我安慰的新兴名词。中国学生大一和大四的两种极端表现说明,中国学生学术能力并不差,但缺乏自由化政策的使用经验,缺乏多文化并存社会的生活能力,缺乏自由管理下的独立学习技巧。
《汉莫拉比法典与欧洲文化起源》这样的课程标题是不是让你毛骨悚然?萧邦平说,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因为不擅长选课而在大一被这种跟专业完全无关的偏僻科目所折磨。然而,抢课、换课等学术操作技巧是美国学生从高中时就娴熟掌握的,不公平的竞争从一开始就让留学之路更加崎岖。
萧邦平说,很多大四毕业生甚至都不知道,美国大学其实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史诗级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个人顾问、课业补习、专业调换、论文指导、成绩协助以及挂科重修,等等。可惜能够娴熟运用这些资源的中国学生寥寥无几,很多人甚至连专业都不知道如何选择。
美国课程评分完全是百分百由教授自主决定,然而,中国学生往往在挂科后才深刻理解到讨好教授的重要。萧邦平指出,在关系维护上,中国学生却连美国学生社交圈都无法融入,如何明白教授对学生评价的倾向性?这正是文化鸿沟和背景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越早越好?中国学生低龄抢跑的留学隐忧】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0-13
2016-10-13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1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