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些小食品的名称叫酱牛肉、火爆鸡筋、辣子鱼,但在包装袋后面的配料表中却看不到任何肉类成分,而且配料基本一致,均包含小麦粉、水、植物油、食用盐、味精、辣椒、花椒等,只是食品添加剂有所差异。
清剿垃圾零食需社会各方参与
采访中,很多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小食品中添加的刺激性调味品吸引了孩子们争相购买。
这些小食品摊贩让我们很头疼,校方对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也很无奈,只能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江南小学的一位老师表示,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关心校园的周边环境,希望各职能部门能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还学生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市政协委员李远杰非常关注校园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他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小食品为了在口感上更吸引人,食品生产企业往往使用过量的油、盐、辣椒、味精等调味品。儿童的味觉尚未发育完善,长期食用这类辛辣和味道重的食品,容易出现厌食、挑食、不爱吃饭等毛病。
低成本很难保障产品质量,生产此类小食品的厂家多为小型食品厂或家庭作坊。为降低成本,他们往往在原辅料和包装上下功夫。李远杰呼吁,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三无食品、添加剂食品的检测力度,加重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补充和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地方法律法规。
【劣质小食品成学生的"掌中宝" 谁来保护孩子健康?】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0-13
2016-10-13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1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