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来自对 IRC+10216 的观察。所谓 IRC+10216 ,是指位于距地球 700 光年处的一颗颤动不停的巨星。科学家对位于 IRC+10216 周围的环恒星云层中的氨分子进行了红外观察,从这些观察中,一个巨大的质量损耗率得以被推断出来。
最近对一氧化碳分子的微波观察显示出一种近似的质量损耗率,并证明逃逸物质会从该星球往外延伸到至少一光年的距离。由于我们对 IRC+10216 周围云层的规模有所了解,并能利用我们对 NH3 或 CO 的观察来测量出流出速度,我们就能把环恒星云层的年代测算出来。显然,在过去的一万年中, IRC+10216 以分子和尘粒的形式排出了相当于我们的整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这即意味着某些星球可非常快速地摆脱大量的物质,故可以永远不作为超新星消亡。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有关超新星和行星星云的数据均表明,那些以约 6M☉ 的质量开始其生命的星球,能摆脱足够数量的物质,从而降至 1.4M☉ 这个关键值以下。例如, IRC+10216 就应该在自己诞生之日起短短的 50,000 年中做到这一点,而 50,000 年仅是一颗星球总寿命的短暂一瞬。
但是,IRC+10216 在星球演化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呢?天文学家表示,象 IRC+10216 这样的星球实际上都是所谓的原行星星云即那些古老古老的巨星,其稠密的内核几乎已经,但仍没有彻底地,摆脱掉它们周围的那些轻软的气体包层。一旦星球失去整个包层,该星球曝露在外的内核变作行星星云的中心星球,并随同包层流失进入太空,将包层最后的残留部分加热并离子化。这一位形是一充分发展的行星星云,为光学天文学家长期所熟知。
【译文 GRE阅读36套(二十一)】相关文章:
最新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