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够通过从自己的自身经历入手挖掘素材就能做到的。有些题目还是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的,比如关于历史类题材的题目。当然,事实上对于这类题目,我们不是缺乏素材。我们脑海中是有素材的。但凡讲到历史类的题材的题目,以史为鉴基本上成了这一类题材的论述观点。而且,在寻找素材支持观点时,同学们都很容易想到一些例子,比如:二战、文革、卧薪尝胆、焚书坑儒、闭关锁国,我甚至还遇到过同学在课上告诉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例子。同学们想到这些例子不是难事,真正感觉困难的是想到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在写作中具体操作:二战这一素材如何能够支持以史为鉴?继而发现二战这个例子完全不能拓展。经验告诉我,当同学发现这些例子无法操作的时候,正常的反应就是再换一个例子。但是,他们会继续发现他们即便换个素材去拓展依然逃脱不了这个魔咒,而当他发现换了五到六个例子依然不能满足写作要求时,就会陷入僵局。这是绝大多数同学们在素材准备上的真正痛处。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再举什么例子了。事实上,我觉得例子都是好的例子,但同学们关键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绝大多数的同学在写这些例子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大概。讲得简单点,就是大脑当中对这个素材只有label,没有具体的可以形象描述的story。当然,为什么会只有label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学们对于这些素材,只记住了一个大概,但是真正的细节已经淡忘了。这就导致了,当讲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对于素材的列举是有反应的,但是继续往下如何写,就发现有困难了。这其实就引出了我们素材准备的关键:那就是,并不是为了准备GRE写作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是要充分利用好自己已经知晓的素材。而做到这点,根本办法在于还原自己已经学过的或者已经了解的但是又很模糊的素材,让他们变得具体,变得生动,变得可操作。
【新GRE issue写作考试改革变化素材准备】相关文章:
★ 2012年GRE issue写作优秀实例:全球化大学问题
最新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