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未考虑可行性
举例:有人说,中国教育制度失败。因为教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缺乏创造性等等所以,应该改成像美国那样的教育制度。
反驳:做一个决策的时候,不能想起什么就是什么,而应该好好分析是否可行。不是中国不想改,而是中国没法改。人太~~多,你除了考试这一条路,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公平的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么?既然你用考试这办法做这个,你就必须允许有人,就是用应试的办法进行学习。既然有人为分独尊,你就拦不住大伙纷纷用应试教育来不让自己落下。既然所有人都应试教育了,你增加课外活动,只是增加孩子的负担,减小孩子的负担,只是让孩子们多出的时间可以多报两门补习班的课。结果是无解。美国人少,却有3000多所高校,而且美国人的理念就是,有本事的人就去干有难度的事。没本事的,就干简单的活。人家美国孩子的家长如果孩子笨,不努力,那就认命了。孩子该上哪上哪。如果在中国,告诉你爸,你孩子笨的不应该上大学,你看你爸认命么?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大学生过剩的原因。都觉得上大学好,于是就供大于求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有人提议:大陆应该再改回繁体字。OK,所有的路牌得换吧?机场的牌子,连线全球的地名标志都得换吧?路边餐馆的灯箱都得换吧?原来小学生写作业写1个小时,现在要多写20分钟对吧?所有人身份证、银行卡都得重新做,对吧?所有的中小学、高等院校的课本都得重新写对吧?对外汉语的教学的教材也得改对吧?不要说整个大陆改回繁体字,就连石家庄想改名叫北宁,改这3个字,一估算,都要花费上百亿资金,所以迟迟没改。何况全国进行新文字改革呢。
【GRE写作中的常见十三大逻辑错误】相关文章:
最新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