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问题便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最常见的疑感了,我的解决办法是 不解决。情节上的悬念是小说必备特点,谈上半天仍云里雾里的大有文在,不必介意,扫读和精读的区别也正在于此,不懂的地方跳过再说,答案也许就在后面。我们往下看,主人公又装腔作势地说this was nothing,而后又直白起来极力描绘自己的inexpressible terror, amazement, and indignation,仍然没有写明缘由,甚至连他自己都变得confounded,看来解释只能在最后段,我们扫过对小男孩的描写来到了全文最后一句:the disgracewith which I left the town此人终于无法忍受如此disgrace而爆发了,也终于提出故事背景who had known me when I was a blacksmith。原来主人公曾是这个镇上的铁匠,看来是离开多年后或许发了财,带着一种dignity衣锦还乡被人们认出,都有意摆出一副姿态表现得冷谈陌生。文中的Trabbs boy显然与之相识,他表现出的shocked是对再次相遇及所见巨大变化的惊讶,不断做出奇怪甚至滑稽的动作引人围观则不仅是夸大惊讶,也是嘲讽主人公故意装扮出的冷漠。读了这么久才发现这篇选段并不是什么有生动情节的故事,而更多地是篇滑稽小品,通过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表现情感的变化。
如果觉得这么解释有些空洞,我们还是具体看题。第17题即是典型的小说阅读风格,找感情色彩,刚才已经分析过主人公在小镇上受到的对待并不会人满意,他都不断说自己not at all dissatisfied,一副矫饰的样子,说明他feel什么呢?根据我们随后理解的文章中心可以知道,是身份,地位变化后对乡人的一种冷漠与不屑,也可以从第一段中my position was a distinguished one和他装作not seeing it 看出他的自命不凡,答案是B。现在我们又一次用到了结合感情主线做题的方法,同样可以借此搞定19题,只需读完选项就能发现只有C符合主人公心态。
【SAT阅读高分指南(9):文艺类阅读-3】相关文章:
最新
2016-03-02
2016-03-02
2016-03-02
2016-03-02
2016-03-02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