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经验】关键一点是准确定位。首先要弄清楚题目到底是在针对but前面的内容在提问,还是以后的内容。正如前文提到的,考生已经敏锐地感觉到题目是在对but提问的话,就可以理解为题目是在考意思的变化而不是意思本身。因而如果对于结构的把握比对意思的把握更为重要,考生就应该准确的把握问题的定位。做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成功了。因为,做这种题目出错的根源往往是考生不知道题目究竟在问什么,需要把握何处的信息。而至于信息本身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一句话:选项之间无法排除时,就看结构的变化。
例三. 2004年第二篇文章第一题
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illustrate with AAAA cars and Zodiac cars?
A A kind of overlooked inequality.
B A type of conspicuous bias.
C A type of personal prejudice.
D A kind of brand discrimination.
此题出题方式上更隐蔽一些。问作者举AAAA和Zodiac出租汽车公司是想说明什么?好像是在考查第二段的内容,因为只有第二段出现了这两个出租汽车公司的专有名词。但是看完第二段后考生会发现整个第二自然段只是陈述了这两个出租汽车公司的例子,作者并没有论述引用这两个例子的原因。实际上,这两个例子所论证的观点是在第一段给出的。整个第二段只不过是用全段的篇幅来用例证论述第一段已提出的核心观点。这种文章的结构是现代比较时髦的文章结构,早在2002年的第一篇考研阅读文章中就出现了,后来在历年的考题中均有出现,比如出了这篇文章外,还有2003年第二篇文章第一段,2005年第一篇文章第一段,2006年第三篇文章第一段。
【从考研文章的转折关系中答题】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0-18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08
2016-09-30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