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与文章大意
文章论述了贯穿势垒效应,采用对比手法。先是经典化学定理和贯穿势垒效应之比较。说明两者使用的温度界限不同。低温时贯穿势垒效应作用取代经典力学。最后贯穿势垒现象和生活领域之关系。
答案祥解
1. C. 说明现在化学研究如何能和更广泛的生物学领域有关。最后一段基本上都是谈与生化的关系。极低温时的贯穿势垒现象证明我对寒冷的史前生命的假说:在外层空间极其寒冷处,温度一般只有K的几度光景,有相当复杂的有机分子形成。宇宙射线可能激发诸如星际甲醛单分子在星际尘埃的乌云中综合。以后,复杂的有机分子,慢慢的,但稳定的通过贯穿势垒的方式形成。后又有两位化学家提出星际甲醛分子确实进化为类似纤维素和淀粉等多糖酶。他们的结论虽有争议,却实在令人振奋,特别是文章之作者,因为他正提出巨大的云块这些地方,发生过生命所必须的前生物进化化合物。
A. 描述经典化学定理如何发展。 B. 开展一场有关生命进化所需的那种化学反应的辩论。 C. 搞清楚经典化学定理所固有的模糊点。
2. B. 两类反应中,都有一个从一个势阱底部到另一个势阱底部的跃迁。见第二段第三句起化学反应跟分子从一个势阱的底部到另一个势阱的底部的跃迁相类似。在经典化学中,这种跃迁只有跨过两阱之间势垒才能完成。位垒之高度为常数(固定不变)。这种跃迁叫做能量活化。在贯穿势垒效应中作反应的分子从一个势阱的底部通到另一个势阱底部不需要上升跨越两阱之间的位垒。
【Chemistry and Biology 阅读练习与解析】相关文章:
★ Importance of a Computer 阅读练习与讲义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Process with Mental Experi 阅读练习与讲义
★ The Young Generation 阅读练习与讲义
最新
2016-10-18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08
2016-09-30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