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高三的头等大事应该是整理学科知识体系、训练各科解题思维和临场答题技巧。
给知识做减法
考生要为每个学科找到一个做减法的策略,这样才能摆脱题海,找到解题的本质和规律。从知识层面来说,就是抓住核心考点;从学习方法来说,就是找到一条贯穿学科知识的线索。
比如语文学科,有语言运用题、古代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题、作文题等。是不是每种题型都需要单独复习?有没有一条线索可以串联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呢?
语文的核心是词语,以词语为基点,从词语到语法结构,从语法结构到表现(修辞)手法,考生据此可以串联起字音字形题、语病题、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题等。
第一步:词语。比如墨守成规,为什么是墨而不是默呢?因为这个典故讲的是墨子守成规而不是默默地守成规。
第二步:从词语到语法结构。根据意思可知,这个短语在语法上是主谓结构。由语法结构知识,考生可以判断看了《中国好声音》,得到很大收获的语病为缺主语。
第三步:从语法结构到表现(修辞)手法。现代文阅读题中,有些句子是不符合常规的语法顺序的,如大家都注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跟常规表达不同,但没有错误,那问题在哪里呢?原来,这句话采用了倒装手法,考生也能据此回答出这句话的作用是强调。
【高考备考:如何成为一名“学霸”】相关文章:
最新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