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辟时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完全能够参与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1/2到1/3的时间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师生间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强调:要创建新型的学习组织,不断发展人的潜能,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活力。具体形式有:个人学习、同桌协作、四人小组活动、大组竞赛等。如教学每课的Read and act 版块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接着跟磁带读、跟老师读通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再然后由笔者和学生一起表演对话;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改编、表演对话,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 循序渐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能力越早形成,学生的学习收益越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的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课前预习的自主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能力,是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复听录音磁带的任务,以此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使学生预习。布置的预习内容要细,就语音,词汇及有关课文内容都要有相关的具体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自己查字典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已显露出来,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分层次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让其明白课文的大致含义,告诉他们通过询问其他同学或其他渠道,学会几个新词汇,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对于中等学生,能通读课文;对于优等学生,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自编对话的练习。
【浅谈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8-28
2020-08-21
2020-08-19
2020-08-14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