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进行Going Places话题前,就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两张旅游时拍的照片,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有的同学游览过很多地方,话题熟悉,又有准备,因而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但有的同学游玩过的地方很少,准备不了照片就显得很难为情。这时,就可以遵循“就近原则——小组内可以介绍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一个“老地方:a library at school,a park near the house,asquare in the town.这样,我们的练习目标(Introduceplaces)并没有改变,而且也没有偏离Going Places 的主题。经过笔者的提示和指导,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旅游照片或介绍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老地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并加以科学性指导。
二、合理分组,角色明确
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且小组成员要精心搭配。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成绩、性格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在竞争中产生“旗鼓相当的感觉,并增加合作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最终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小组可以根据座位前后左右等三四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全班内自由结合分组。一般小组内可设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这样分工明确,可以保证组内每个人都有事做,既避免了个别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或随波逐流的现象,又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还可以互换角色。 在布置Newspaper的准备任务时,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搜集资料,有的则酝酿着自己的观点,但也有的显得无所事事,他们可能对newspaper兴趣不大。为此,教师考虑到他们平时对sports情有独钟,就要求他们报道一场球赛或写一篇赛后评论,结果所有学生都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并为所在小组赢得了成绩。
【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型学习模式的探析】相关文章:
★ 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最新
2020-09-15
2020-08-28
2020-08-21
2020-08-19
2020-08-14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