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能说近年来中考改革毫无进展。比如说把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离,比如说有些地方进行了某些学科(语文、政治等)开卷考试的尝试,比如说某些学科的考试内容和卷面形式有了较大的改进,等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改革大多还只是枝节的、侧面的。它们的积极作用,也很可能因为更为关键的环节的因循守旧而被抵消。
因此,教改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要求中考改革打破坚冰:不是在细节上增添可爱的花絮,而要在根本问题上大刀阔斧;不是在侧面打游击,而是要在中心环节取得突破;不是满足于局部的改良,而要在整体上改天换地。
潍坊的方案,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决心打破坚冰的整体方案。
按照一般的理解,考试是学习的终结,给学生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等级区分,乃至引发惨烈的竞争。这样的考试不只是完成甄别、选拔的功能,甚至还制造了畸型的人际关系和无数的心灵灾难。对考试的恐惧,也成了我们几代人的集体情结。
如何改变考试功能这种可怕的异化,如何让考试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引导,一种个性的展示?如何把这样的理念真正转化为教育的实践?或者说,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实现考试的这一功能?都是制度设计者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中考改革难在哪儿里?】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1-24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