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词义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定义法(即根据文章中的定义关系确定生词的词义)、释义法(即根据文章中所提供的释义关系来确定生词的词义)、因果法(即通过因果关系进行猜测词义)、对比法(即根据文章前后的对比关系确定生词的词义)、构词法(即根据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构词知识判断生词的词义)、语境法(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生词的词义)、列举法(即通过对文章所列举的事物来猜测生词的词义)、常识法(即根据普通常识推测生词的词义)、类属法(即通过类属来推测词义)、推理法(即根据文章的前后语境推出生词的词义)等。
三、阅读量的基础
新课标对高中各年级阅读量的要求是,高三学生(八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 万词以上;高二学生(七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5万词以上;高一学生(六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9万词以上。36 万词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现在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长度来算,一篇文章大约 300-350 词,那么36万词大约就相当于 1200篇这样的文章。高中三年,每年365天,三年共3653=1095天,也就是说,高中三年同学们每天(包括寒暑假和节假日)至少要读一篇三四百词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量是基础。只有上了一定的量,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才有可能从本质上提高阅读能力。
【高考英语备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五个基础】相关文章:
最新
2019-11-15
2019-11-15
2019-11-15
2019-11-15
2019-11-15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