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培养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每天可以让学生利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到两篇材料,可安排在课内亦可在课外,文章可长可短,内容可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有趣味的文章。要求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将常见的生词记载到笔记本上或者摘录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并且经常诵读这些内容,不断地积累有用的语言信息。比如高一,高二,我就安排学生阅读《书虫》系列丛书,以及将《美国之音》的广播材料印发给学生作为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语言地道,风格各异,内容广泛,口语性较强,长难句较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时进行定时阅读,展开实战练习,在检测理解程度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时间一般为一节课四篇或五篇文章,主要结合高考题型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活动,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会通读,跳读,掠读,寻读的方法,学会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合理推导,准确判断。
第四:加大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克服不良心理因素,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1、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状况:(1)畏惧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勇气和决心进行阅读,一见到较长的文章就产生为难情绪;(2)烦躁心理:有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碰到生词和较为复杂的句子就失去了耐心,心理失调,不能冷静思考、深入阅读,结果草草看完文章,糊里糊涂选了答案,可想而知其做题的正确率。(3)一知半解心理:有的学生不去主动挖掘文章本身的内在含义,不去深入剖析文章所体现的写作意图。依赖于对文章的一知半解,从个人观点出发而不是以文章事实为依据,抱着侥幸心理去理解文章及选项。(4)冲动心理:有的学生在对文章掠读之后,求得大体的理解,而对具体的细节事实可能未予以注意而记不住,因此迅速查找原文细节并确定其与选择项表述大致相同,在欣喜中伴随着一种冲动,只顾思路畅通而忽略环节上的问题,结果思维片面而误选答案。(5)粗心心理:有的题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放松警惕性,对题中涉及的相关细节作了浮光掠影式的过目之后就形成答案,这样往往由于粗枝大叶而犯下错误。(6)定势心理:有的学生过分依赖于已有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以往的经历,不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理解偏差。
【高中英语语法-阅读能力的培养之三】相关文章:
★ 高中英语语法-英语教师经验 浅谈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之三
★ 英语语法 动词1
★ 英语语法 动名词
最新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