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You are in for a treat!
这天,同事们正在讨论为我和 Rhonda 开生日 party的事情,为了尊重寿星,大家让Rhonda 和我选择一家中意的餐厅。Rhonda建议去镇上一家叫做BBQ 的美国餐厅。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于是就问她那里有什么特色。Rhonda便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他们的招牌菜,听得我十指大动,直咽口水,Rhonda便笑着说: “You are in for a treat !” 我愣了一下,以为Rhonda要请我去那里吃饭,心里十分不好意思,试探着问过她之后,Rhonda 笑着解释说: “You are in for a treat means you’ll like it !” (摘自《世界日报》)
6. Knife and fork
朋友D说日前在某大酒楼饮茶,见邻桌有青年夫妇和大概是他们在外国结识的老太太一起饮茶。老太太对操作筷子很感兴趣,在那里学用 chopsticks夹虾饺。D说他有个美国朋友,曾花了一些时间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每有机会就要表演一下,还说用筷子是一种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表现。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洋人进餐用刀*。其实洋人从前没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这种木*从意大利经伊斯坦堡传到英国,是两刺的肉* (two-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们吃肉用手,因此对于改用肉*有人说是“对赐人五指之神的侮辱。”
筷子又叫作“箸”,据说由于箸与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苏一带行船的人们改称箸为“筷儿”。筷音同快,不住而快,一帆风顺矣。日语中筷作箸,但读作hashi,和作桥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点关系。日谚有“只会拿着筷子吃”指“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中餐桌上每人有一份箸匙 (zhuchi),一双筷子一把汤匙,也许就没有knife and fork那么杀气腾腾了吧? (摘自《世界日报》)
【让人捧腹的15个英语文化陷阱(一)】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1-11
2016-11-02
2016-11-01
2016-11-01
2016-11-01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