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一辈人本来上学就晚,到了大学才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英语,这无疑非常困难。在语音课上,他们要死记硬背48个音标,而且老师要求极其严格,几个月的学习之后,老师便要求学生上课不许说汉语。父亲当年的老师中有这样一位:他早年也是读的俄语专业,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俄语老师,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去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了几年英语,回来后改当了英语老师。所以,学生们在被这位老师告知上课时不许说母语之后,就钻了个空子,如果不会用英语表达,他们就会半英语半俄语地和老师沟通,搞得课堂上笑声不断大家虽然年纪大了,刚开始学英语也很吃力,但是那时的他们理想远大,而且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一样绝对执行,所以进步还是很快的。听父亲说他们黑灯半夜都在背英语,半夜说梦话都蹦英语单词。
那时,倘若泛读老师要求学生们一周内读完某本英文原版小说,学生们绝对不敢八天完成,所以到现在老爸还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好多英文小说的名字: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Robinson Crusoe、Pride and Prejudice、Jane Eyre、Wuthering Heights父亲已把这些小说的内容烂熟于心,动不动就会在难以做出抉择的时候喊出莎翁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一切是有原因的。那时,课本上满是这样的句子:Long live Chairman Mao (毛主席万岁)Chairman Mao is the red sun in our hearts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The working class is our leading class (工人阶级是我们的领导阶级)因为课本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很少,更多的是政治词汇,所以他们就会在难得的英文原版作品中汲取营养。那时没有多媒体,学生们自己也买不起录音机。但是每个教室里会配有一个喇叭,由系里的语音室统一在固定的时间给学生播放录音,有时是课文的录音,有时是事先从广播中录下来的Radio Peking或者BBC节目,但绝对不是现场直播。
【英语那些事儿:三代人的英语学习之路】相关文章:
最新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