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知道,男女同性恋者的后代都比异性恋者要少,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从进化论角度来看,这有些矛盾,”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教授的保罗·维西(Paul Vasey)说。“如果说携带这种遗传基因的个人不会生育后代,那么男同性恋这种包含遗传组分的性状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延续呢?”
对于这一进化论之谜,科学家尚不能明确解释,但已建立了一些理论。不同的人群可能受到不同机制的影响。大部分理论与男同性恋的研究有关。而女同性恋的进化相对来说研究较少——这二者之间起作用的机制可能相似,也可能截然不同。
控制同性恋取向的基因还有其他作用
控制同性恋倾向基因遗传形态的等位基因——或者基因组——在其他时候可能也会产生较强繁殖效益的优点。这可以弥补同性恋人士较少生育后代的劣势,携带这种基因的非同性恋者也会将其遗传给后代,这就保证了这种性状的延续。
这种基因传递有两种或者更多方式。其中一种可能性是,这种等位基因能够产生一种心理特质,能够使男异性恋者更吸引女性,或者是女异性恋者更吸引男性。《生而为同:性取向心理生物学》一书的合著者卡齐·拉赫曼(Qazi Rahman)这样说道,“我们知道,女性越来越喜欢拥有更多女性行为特征和面部特征的男性,这样的人一般更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更强的同情心。”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即使只携带少量这种等位基因也会增加携带者繁殖成功的机会。有时某位家庭成员会遗传到的大量该种等位基因,因而影响了他/她的性取向,但是总体而言这种等位基因仍具有繁殖优势。
【同性恋进化之谜】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