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学生素质进行分层,对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智能和学习行为习惯三个方面
实行量化计分,由高到低分别为5、4、3、2、1,将这三个方面的分相加作为学生英语素质的基本分,进而对学生实施分层(分层情况仅限老师掌握),分数在11至15分为第一层;6至10为第二层;3至5分为第三层,对每层学生可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2.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三层学生的课
堂教学内容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为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其不同层次间教学目标的关系为:“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目标+新增教学目标=较高层次教学目标”,这样,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学生实际相吻合。
(二)具体实施模式
1.备课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落实大纲要求,为能力稍逊,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让尖子生以及部分中等水平学生适当超过大纲要求。
2. 课堂教学
该模式着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基本上分为:导入新课—揭示各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次自学(尝试新知)—新授—学生分层次巩固练习,教师分层次辅导(检查各层次目标落实情况)—课堂总结等环节。这几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要针对具体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和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但都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优辅差的“分”的环节,这样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自学、新授、质疑、探究、讨论、操作、辅导、巩固、小结等正常的教学程序而且较好的解决了各层次学生的动静支配矛盾,如在自学阶段可分三类进行:第一类让水平较高的同学直接通过自学,自己动手操作,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类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备课时设计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而第三类是针对能力稍逊,接受缓慢的学生,设置配置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解决新知为旧知搭桥问题,对练习中发现的知识缺漏进行补偿,扫除新授课的障碍,使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从各层次学生听课神情,答题准确率中搜索信息,使每个学生的培养与提高都置于教师的心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各类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如在讲授知识时,应以水平较低的学生为准,提问时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水平高的同学的优势,启发全体同学深刻理解,分层次检查巡视,重点检查水平低的同学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鸡尾酒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8-28
2020-08-21
2020-08-19
2020-08-14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