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案问题引起的思考
前文中提出的一些普遍现象可能略显笼统。有时,通过分析个案,可以更具体深入地揭示一些群体问题。
个案A:课程初期,学员A君在模拟练习时总是急于开口,常常是此方提问话音未落,彼方已然响起作答之声。然而A君的答案总是只有开始的一、两句够快够流畅,往后就越来越迟疑,越来越支离破碎。问其究竟,答曰:欲从一开始就保证流畅度,欲显示反应速度卓越。
【分析】想体现反应速度快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考生们不妨回头想想,自己在被问到中文问题时如果采取相似做法会引起何种反应。一般来说,提问者可能会认为回答者太过草率,不屑与仔细思考后再作答。这就已经是够坏的印象了,更不要提在考试中,如果回答过快,还会让考官怀疑你已经背诵过相应题目。再说到流畅度,其实说话慢不怕,就怕说话时快时慢,一时流畅一时结巴。语速因人而异,稍微慢一点无伤大雅,但是开口过快会使得后面的语句显得太慢,影响总体的节奏。考场上如果节奏被打乱,原本答得了的题可能都答不好了。孰重孰轻,忘考生们掂量。
个案B:学员B君喜欢挑战各种新词汇新表达,在练习时常常把一句话中的某个词或短语换上几遍,直到自己认为用到了新词为止。问之原因,答曰:新词要勤练,方能趁手。
【探秘雅思口语考试评分标准:流畅与连贯】相关文章:
★ 雅思口语9分回顾
最新
2016-06-13
2016-06-13
2016-06-13
2016-06-13
2016-02-29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