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于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国学培训,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水平可能只能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水平,但一般教师国学修养并不高。
王强表示,在人大附中,国学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和文化活动来展开。我去年在教研组的支持下,搞了一个读经班,把各个年级中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在课外时间领着学生读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一本一本、一字一句读并讲解、讨论,教材都是用最经典的古代读本,比如《论语》用朱熹的《四书集注》,《道德经》我用王弼注本。课时暂时是一周一节。
人大附中早培班语文老师解村介绍:六年级的老师会教对联和古诗词,以背诵为主。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开始音律学、对联常识和吟诵。我本人不是特别擅长吟诵,就给大家放录音,大家跟着唱,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八九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论语》,专门有一个老师来教授。到高中部,学生就开始接触更多的经典了。
解村表示: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挺喜欢上国学课的,但是我们还没有专门的考核方式。一切都还在尝试中。
面对学校国学师资力量滞后的状况,王强认为:目前各种针对教师的国学培训,其效果也很有限。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来读经典,这个素养很难建立起来。
【国学教材遭"冷遇" 师资力量、升学压力影响推广】相关文章:
★ 太空课堂走进小学
最新
2016-10-13
2016-10-13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1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