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雨: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不同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使一些孩子养成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等不良习惯,矫正费力;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与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基础不同,导致差生吃不饱,优等生吃撑了的现象频频出现,让不少小学老师头疼。
■短评
形成社会合力让孩子远离伤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倒逼之下,呈现出一种让家长无力阻挡的发展趋势。于是乎,家长会出现一种矛盾心态:明知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种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培训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望子成龙情结。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形成社会合力,改变应试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孩子的童年。
政府应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小学和幼儿园管理,防止小学招生过程中考察一些小学课程内容,监督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更应加大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家长普遍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会做多少算术题;作为幼儿园,也一定要意识到其责任是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认识这个世界,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幼儿园“小学化” 高起点伤了谁?】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0-13
2016-10-13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1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