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对曼利选择自杀的决定作出判定,但是我想说任何人都不应该将自杀浪漫化。这位有思想的智者去世后让认识他的人悲痛不已,而曼利建网站将自杀理性化的做法并不能改变逝者已去,生者尝尽伤痛的事实。除此之外曼利个人的详尽记叙仿若将一个令人不安的幽灵带入了社会媒体时代:一份属于私人文件的绝命书一夜之间在全社会流传轰动。如果没有推特、脸书以及充满个人评论博客的网站,曼利的自杀网站可能仍鲜为人知。
曼利想在死前向全世界述说知心话的欲望可以理解。而且显然他通过成为关注点,使自己广为人知减轻了他自杀结束生命这一决定包含的伤痛。而这样做的风险即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效仿,其中包括无法像曼利一样拥有清醒头脑的人。曼利并不了解自杀也很少是理智的行为。2003年《纽约客》(New Yorker)曾刊登过一篇文章,该篇文章作者泰德·弗瑞德(Tad Friend)采访了几个曾经企图从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跳下自杀但幸存的人,而这些人都有令人心碎的共性:即在半空中自杀者会后悔这个决定。
曼利建立这个网站的另一目标是为了向世人保证他不会后悔自杀的决定。而他是否在扣动扳机后后悔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他最后几个愿望中的一个是无法实现的:“我希望很久之后我仍会被人们记住,而且我的自杀可以被加注星号作为脚注。”可悲的是,他的这个愿望基本不会实现。
【美记者“自杀网站”成模板 21世纪绝命书令人堪忧】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