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方的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深圳分部的总经理助理刘先生说,很多海外华人专业人士都遭遇了职业生涯的瓶颈。
他说,“西方国家中很多中国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局限于研究员,即便是在专攻领域有所建树。”
刘先生提到,相比而言,中国对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能源、医药技术方面的应用科学仍有很大需求空间,因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海外华人具有优势。
来自吉林的张先生在1990年前往日本名古屋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并与家人在此定居。1996年起,在当地一家节能设计公司做研究员。
张先生去年计划在国内成立一家节能服务公司,并向地方政府和风险投资公司递交了商业策划方案,但是对于筹款的竞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
“我向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发起的一场商业计划竞标递交了申请书,但并没有从700多份申请中通过第一轮筛选,原因是我没有节能技术的专利,”现年59岁的张先生说。
张先生期望取得1600万元的拨款以成立自己的公司。然而,国内的银行更青睐向赢得政府商业计划竞标的项目放贷,而风险投资家偏好回钱快的项目。
深圳的交流大会中,50个项目拿到了风险资本投资家许诺的约2000万元的融资。
【海外华人回国谋发展】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