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走进学生心灵,讲究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加拿大籍华裔心理学家江绍伦就曾说过:“教育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教师应该“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错学生之所错,乐学生之所乐,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双方产生默契,教与学的目标统一,态度一致,进而形成教学合力,课堂才会进入一个相容而和谐的世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效果最优化的境界。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善于做具体分析,保持冷静机智、明察善断,果断采取措施,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作出即兴安排。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8-28
2020-08-21
2020-08-19
2020-08-14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