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强调,小学新生的基础与家庭的因素关联较大。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越高,家长的学历背景对孩子入学起点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新生个体分化趋大
在这样的态势下,小学新生的识量极不平衡。
近年来,新生入校时在识字、数学等方面的差距扩大,呈现两头更尖的现象,某小学校长表示。据该校对一个班27人摸底调查,发现识字在1000个以上的有3人,一字不识的有4人,大多数识200至300字。教数学的秦老师开学第3天在课上口述了30道10以内的算术题,结果全部做对的有8人,做对一半的有12人,一道都做不出的有10人。
其实小学对新生没有识字要求,以往孩子们在识字数量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太大,可近年来,这种情况由于人为原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入校前的识字纪录被不断刷新。武宁路小学一(1)班班主任罗晶说,有个新生汉字认识30个左右,数学会做最简单的加法,家长就担心孩子跟不上。
老师教学遭遇挑战
已有13年教龄的蔡老师这学期就遭遇尴尬状况:班上一个识字已过1000的男孩,能看着老师给的儿歌倒念,而另外4个学生几乎一字不识上课时,一些学生自说自话,做小动作、玩文具,任凭老师喊了数次,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蔡老师喉咙有些嘶哑:没想到新生班级比毕业班还难带。
【幼升小后看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和选择】相关文章:
最新
2016-10-13
2016-10-13
2016-10-11
2016-10-11
2016-10-11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