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普查历时三年,超过5万人协助参与,使用了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无人机以及3D激光扫描(3D laser scanning)等技术手段。为最大限度提高地理国情普查精准度,普查部门一方面采用“卫星+航空摄影”(satellite and aerial photography)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优于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另一方面实施人工野外实地核查(on-site verification),进一步提高普查质量。
地理国情普查看似专业性很强,其实离普通人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从衣食住行(daily life)到空气质量(air quality)、饮水安全(water safety),都息息相关。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介绍,在京津冀地区,普查人员开展了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the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城市空间扩展(expansion of urban areas)、自然生态空间地表沉降(surface subsidence of ecological space)等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数据明晰让监管部门“心里有底”,应对举措更有针对性。
【我国完成首次“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文章:
★ 沙特大幅减产石油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