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频繁且震级较高的地震,建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迫在眉睫。日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山有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对该工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是由覆盖全国的5000余个地震台站组成,工程完成后,不仅全国范围内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将布设1个或1个以上的地震台站,平均台站间距为40公里左右;而且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区及新疆西北部地区等四个区域将组成平均台站间距为25公里左右的地震观测台网,具备对破坏性地震的预警能力。
据悉该工程已于2017年12月正式进入国家发改委立项评估阶段,计划投入约20亿元,建设时间为5年。
李山有副所长还介绍了该工程的预警原理是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量小,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横波(横波速度相对较慢,但能量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的传播时间差,在自动监测到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抢在横波传到某地前发出警报信息。这样可以为离开地震震中一定距离(预警盲区)的外围区域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公众利用这短暂但宝贵的时间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避震或逃生措施;企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可以提早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例如行驶中的高速列车可制动减速避免出轨翻车,输油气管线可关闭运行避免油气泄露引起污染或火灾,医院可中止精密手术(如眼科)避免操作事故,化工企业可紧急终止可能产生次生灾害操作等,核电厂等重大工程可提前进入应急状态避免次生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