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前受到异常水平的荷尔蒙刺激也会影响人的性取向。例如,在出生前受到较高水平睾丸素刺激的女性胎儿以后成为女同性恋的比率更高。研究显示,充当“丈夫”角色的女同性恋者和男性一样,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有略微差异——这表明了胎儿出生前受到睾丸素的刺激。作为“妻子”角色的女同性恋者的这种差异却不太显著。
另一种兄弟——同卵双胞胎——也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研究发现,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是同性恋,那么大约有20%的概率另一个人也拥有同样的性取向。虽然这比随机性的可能性要高,但对于两个拥有相同基因序列的人来说,还是比预期要低。
来自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威廉·赖斯(William Rice)表示,通过研究基因序列的处理过程而不是基因序列本身,我们有可能对此作出解释。赖斯和他的同事参考了新兴的表观遗传学,该学说研究“附因子”,附因子用于调控基因的具体实现。附因子只是偶尔能够遗传给后代。赖斯认为,女性胎儿受某种附因子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对睾丸素的敏感度。这种附因子通常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如果偶然出现遗传,就会导致男孩的同性性倾向。
《同志健康》杂志主编威廉·拜恩(William Byne)博士称性取向很可能是先天的,但他也认为这可能比许多科学家以为得要复杂得多。他注意到,同性恋的遗传性与离婚者类似,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却没有……对‘离婚基因’进行过任何研究。相反他们专注于研究遗传的性格和喜怒无常的特质这些可能会导致离婚的方面。”
【同性恋进化之谜】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