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有疑问才会有收获。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印证,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授“letter to a pen—friend”Part A时,在学生复述表演课文完,我借助课文内容的情境说:Liu Tao wants to be Peter’s pen friend. I think he should write a letter to Peter. And Peter writes back.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write? Please prepare the letter of part E巧妙地布置了预习作业,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课结尾设置悬念,抛出“省略号”,设计一个深入又能激起高潮的悬念。情境的自然延伸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进取,主动实践,积极构建。紧扣课文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课外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学习。学生通过课后预习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功感,并能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节课的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关注课堂。
四、以“放”结尾,耐人寻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学会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能够起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的作用。
【小学英语精彩课堂结尾例谈】相关文章:
最新
2020-09-15
2020-08-28
2020-08-21
2020-08-19
2020-08-14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