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a unified career evaluation system)。改革后,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了基层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professional ceiling),让小学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professor's title),从而拓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职业地位。
其次,改革也修订了原有的职称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师德(teachers' ethics)、实绩(teaching performance)和实践经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这不仅让疲于“发论文的中小学教师“松口气,更重新树立了一种更加科学的用人导向,引导教师更加愿意在一线从事教学(practical teaching),更有动力去农村或边远地区执教。
第三,本届政府大力推动的“公开(open to public supervision)理念,也贯穿在本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institutional reform)中。李克强总理明确,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assessment mechanism),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从而让职称评定的过程不仅更加科学,也更加公开透明(transparent)。
第四,此次改革力推“职称评审(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s )与岗位聘用相结合,既防止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确保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及时兑现,又用制度鼓励教师从中学到小学、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配置(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国务院为教师节发“大礼包”】相关文章:
★ 当教堂变身豪宅
最新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
2020-09-15